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的四个典型问题分析 |
2022-5-23 10:43:13
企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,不仅可以获得国家提供的资金扶持,还可以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。每年都有大量的企业参与高企申报认定,但往往只有60%-70%的企业通过。今天,为大家来分析一下高企认定中的典型问题及建议。 典型问题:知识产权 (1)不满足规则层面的需求。 案例:企业只有一个发明,但是评审时发现,这个发明的权利人不是申请主体,且这个发明未缴年费已经失效,自然评分就是0分。 (2)不满足技术层面的要求。 案例:企业有6项软著,表面上已经满足基本要求。但是,在专家评审过程中发现,其中两项软著在技术上根本没有丝毫的区别。于是,只认可了其中一项,导致扣分。 知识产权提升建议: 在高企申报之前,企业一定要重视知识产权的布局和管理,在知识产权创造方面,需要紧密结合企业的研发活动和相关技术,要确保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能够满足基本要求,并在此基础上获取更多的分数。 典型问题: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(1)错误理解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和逻辑。 有的企业甚至将科技成果与转化结果相互颠倒。 (2)缺少科技成果转化的材料与支撑。 科技成果转化不仅有数量要求,更有质量要求。单纯的堆砌数量没有意义,能够被评审专家认可的科技成果转化才有价值。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建议: 要准确把握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政策、新要求,精确理解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与逻辑关系。在梳理过程中,以现有的技术、成果为出发点,既要保证转化的数量满足要求,也要保证每个转化都有足够的证明材料支撑。 典型问题:管理水平 (1)材料的完整性问题。 如果漏放、错放了某个文件,或者放的文件并非申报所需的,都会失分。 (2)材料的质量问题。 常见的例如材料中内容前后矛盾、逻辑错误,甚至出现别的企业名称,产学研造假等,这些问题往往是比较致命的。 管理水平提升建议: 首先,仔细研究申报要求和评分细则,搜集每一个评分项目的证明材料。其次,重点整合搜集到的材料,精雕细琢,不断完善和丰富。最后,要保证管理水平模块与其他材料前后逻辑的一致性,不能前后矛盾。 典型问题:成长性 评审过程中,每个模块在打分时很少会得到满分,即使其他部分的材料非常完美,成长性部分都可能被扣点分数。根据历年的分析来看,绝大部分因成长性得分低而不通过的企业的评分集中在65-70分。 成长性提升建议: 要提高成长性得分没有别的办法,就是企业要努力发展壮大,让财务数据有利于得分,但在短期内或者说在高企申报周期内并不现实。 企业在面对成长性得分低问题时,应积极调整心态,必须短暂忘却成长性得分偏低的缺陷,主攻成长性之外的亮点模块,以提高整体分数。
|
: |
: |